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

空服的網誌

寫網誌風氣日盛,當中有不少空中服務員寫下所見所聞,相對於他們的遊歷,他們工作時接觸各類客人的工作見聞令我更感興趣,我承認偏愛看人生百態,近乎病態。





投身服務業,處身一個顧客永遠是對的、服務至上的年代,我敢說一句,香港人早已被寵壞,過份驕縱,湊巧手上有一書,作者為領隊,在自序中有這段文字:「當慷慨變成習慣,習慣變成責任,客人只會認定這是領隊的責任,而未有細想某些體貼的服務是領隊義務付出而非指定責任。」





乘客是人,空服也是人,不是奴婢,不知道是否因為香港人習慣呼喝家傭,加上航空公廣告力陳待客賓至如歸的服務態度,故令乘客身處高空仍儼然在家,稍不順心,投訴不絕,差沒有即時辭退。小女子一窮二白,沒有傭人差遣,故外遊時不論在航空公司櫃檯以至機艙內,均盡量配合工作人員,從不諸多要求。





扯遠了,那位空姐的網誌被輯錄成書,看過其中一篇後令我對她多添幾分好感(也許這篇文章早已在她的網誌內發表,但我未有留意)。文章內容大意是,在一班前往印度的航班上,她已被一群印度乘客弄得抓狂,有一位印藉客人似要考驗她的極限,要求她給予數個印有公司商標的膠袋,她開始失去耐性,她當時不明白,數分鐘前已給予該客人數個膠袋,為何現在他堅持要換取有航空公司商標的膠袋?都不過是膠袋嘛。





原來印度客人是第一次出門,他是村內第一個有機會出門,而且是乘坐別家而非祖家的航空公司,是一件光耀門楣的事,也是一樁值得驕傲的大事,所以那些印有航空公司商標的膠袋對他非常重要。這是印度客人第一次出門也可能是最後一次,她寫道,原來一些在我們眼中平凡不過,以為理所當然的事物,對某些人來說別具意義和肯定。這故事是令我看到一位專業空姐背後溫情的一面。





另外,她和我一樣愛看歷史,巧合的是同樣討厭那些過目即忘的年份,只愛看歷史人物的軼事。記著年份幹啥?記得南宋偏安杭州多久才被成吉思汗所滅有何意義?記得蒙古大軍鐵蹄踏進歐洲大門,令歐洲人聞之色變,將是次入侵稱為「黃禍」,明白事件的影響遠比記著年份重要。友人笑謂,作答歷史試題時附有年份,是錦上添花,有助取得更高分數,友人是勤力乖巧學生,無奈我是個愛在校園嘻哈混吉渡日之人,只求合格不求分數,我想,不知可否有日能在鏡頭前現身說法,我活脫脫就是「求學不是求分數」的「人版」嘛,教統局諸君如需拍攝新一套宣傳短片,小的願效犬馬之勞。





她愛看拿破崙的生平軼事,例如如何追求約瑟芬,而我則追看柏楊的「皇后之死」,友人苦口婆心力勸不要翻柏老著的「資治通鑑」,因該書是柏老憑一己記憶書寫,也許與史實有別。說來慚愧,柏老著作,我只看過劉徹先生登泰山封禪的一段,太史公巨著更從未翻過,無從印證。





對我來說,歷史課本確實沒看頭,猶記當年中學課本提到一場扭曲人性的浩刼和一段影響中、美兩國破冰外交的史實,隱約記得內文大意如下,「『海瑞罷官』一劇為文化大革命掀開序幕」,「標榜『比賽第二,友誼第一』的一場乒乓波外交促成尼克遜訪問中國」。啊,言簡意賅、字字珠璣、寥寥數句,已寫下多年歷史。





唉,又扯遠了,她提到歲晚大掃除,工作清單內一項目是重組地獄內容,「地獄」是她床後一個大櫃。我家床後沒有大櫃,但一樣身處地獄,為甚麼?因女巫是魔鬼盟友,比鄰而居,故居所名為地獄(實情是家中混亂如她的她獄)。她的地獄要留待明年收拾,嗯,我的地獄收拾了一角,而其他依然故我,但進度仍比她好一點。(沒啥本事好吹噓,唯有這個)。


〈22-2-2010/1750〉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