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7日星期三

稱謂、童年往事

報載時下年輕人多不懂或弄不清親戚間的稱謂,據上海《青年報》報道,「父親的弟兄的孩子,是她的堂親,父親姐妹的孩子、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是表親。」在隨機提問調查的50名獨生子女大學生中,僅有+九人清楚這一堂表區分方法。原因是現代家庭甚少是大家族,兄弟姊妹人數不多,甚至父母本身已是獨生子女,孩子根沒法亦無從了解箇中家族成員彼此關係及稱謂。



小女子家族人數異常龐大,單是父系,已是令人目瞪口呆。小女子天性八卦,小時候愛纒著母親問甚麼人該喚舅父?父親的兄弟又該怎樣稱呼?姑母和姨母又有何分別?幼承庭訓,看別人仍在思量計算,那位是表姨抑或表嬸?這位是堂姊還是表姊時,小女子已不費吹灰之力道出對方的稱謂。某天閒着無聊,數一數算一算究竟有多少親人?發現單是祖父的兒女媳婿、內外孫、內外曾孫竟已是一百多人,尚未包括兩位叔公的子孫,至於姑婆嘛,嗯,我只見過一位,其餘的全不認識。



姊姊的友人曾笑謂若我們家族辦喜事設讌,筵席數量想必嚇人。當然啦,清明節掃墓,也不過是九十多人,當中有人因種種因由缺席。我常想,迎娶我們家族女兒的男生,又或嫁進我們家族的女生真是叫苦連天,一大堆的叔伯姑嫂親戚,要弄清楚並記牢誰是誰,絕對是個苦差。



五歲時隨母親首次回鄉為祖父祝壽,乍見陌生的祖父,惴惴不安,一眾熟悉的女眷如母親、伯娘、姑母全在廚房裏忙得團團轉,大廳內只有我和祖父,望着桌上的飯餸,遲遲不敢動筷,時間一分一秒溜走,熟悉的身影出現了,伯娘走進大廳,見我沒動過碗筷,料想我怕生不吃飯,準備哄我吃飯,突見一群大雞、小雞浩浩蕩蕩的走進來,問伯娘雞吃飯不?得悉答案後,示意伯娘將白飯灑在地上讓雞吃,雞群乍見白飯,衝鋒陷陣不要命似的衝過來,無數的雞腳踏過小女子的腳,感覺很有趣。現在回想,不知當日祖父可感到小女子古古怪怪,餵雞吃飯也樂個半天。




傍晚入席,母親、伯娘、姑母等芳踪渺然,小女子被安排和一群陌生人共席〈嗯,這些該是鄉親吧?〉心在嘀咕為甚麼要和一群陌生人坐在一起,早已忘記奉席的菜餚,只記得怯生生的,雙筷淨敢挾前面最接近自己的餸菜。



約在五、六年後,祖父離世,沒有半點傷心難過,看卡通片時常見爺孫舐犢情深的情節,為何我沒半點傷感?該是不曾和祖父有過甚麼共處時刻吧,自此,小女子肯定自己是個天性涼薄的人。



每逢外遊,不論長短途,總會捧一大堆零食回父家,父家供奉了祖父母的靈位,不知由甚麼時候開始,習慣將一部分零食放在祖父母的靈位前....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